公司新闻
设计学院教师段君举办主题为“艺术史作为学科的功能和作用
——艺术史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的讲座
撰稿:赵子鈞 摄影:吴岳骏 编辑:赵子鈞
10月27日下午,3044am永利官方网站教师段君于设计学院报告厅举办了主题为“艺术史作为学科的功能和作用——艺术史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的讲座。艺术理论研究部主任王东声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

讲座中,段君老师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展开:一、艺术史与当今创作的关系;二、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三、全球艺术史;四、艺术史研究方法。段君老师认为“技法”与“知识”是当今创作的基础,而且应该避免做无用功,有效的利用创作资源,这就要求对艺术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
讲到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段君老师介绍了欧美著名大学和艺术博物馆的数位中国艺术史研究专家。随着社会的变动,我们对艺术以及整个时代的解读和领悟也会演变,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女性主义运动颠覆了对女性角色的狭隘认识。在此背景下,艺术史家“重新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女性艺术家。17世纪的荷兰画家朱迪思·莱斯特就是其中一位重获发现的女性艺术家。


此外,段君老师还讲解了四种艺术史方法论,包括:形式主义、图像学、女性主义和精神分析法。形式主义简而言之就是风格的研究,以古典主义与巴洛克时期的绘画为例,丢勒的绘画注重线描,伦勃朗、委拉士贵支则突出涂绘。图像学是研究艺术史的经典方法。女性主义也是艺术史研究的一种方法,段君老师以徐邦达鉴定宋代皇后杨后是否善于书画的这个例子来阐释这一研究方法。精神分析法在艺术史研究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段君老师重点分析了“凝视”这一概念,“凝视”分为前凝视阶段和凝视阶段。在前凝视阶段,凝视可以等同于看,仅仅被理解为一种单向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弗洛伊德则将凝视转向个体自身。而对萨特而言,他人的“凝视”似乎成为了“我思”和反省的起点,是一双将“我”从虚无中打捞出来的手。拉康的凝视则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看与被看,他更为强调的是,这种看与被看作为一种自我认同的方式,是一个从主体出发回到并改变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
最后,段君老师针对员工们的提问,就行为艺术与艺术史的关系、当代艺术创作题材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审核: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