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总结《专题设计Ⅳ:基于质性研究的设计方法与程序》
课时:48,历时:3周
授课时间:2021年秋季学期
授课对象:2018级工业设计专业班
授课教师:卢兆麟教授
特别感谢:宫晓东教授,任熹培副教授,孙祺章副教授
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作为社会学领域的一种重要方法,近年来在设计学科中崭露头角。与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不同,质性研究建基于整体观点之上,通过融入当事人情景,对社会现象进行全方位的图像建构和深度了解,从而使得设计者展开更具针对性和创造性的设计工作。
本次课程面向工业设计专业大四员工,目的在于通过系统化训练,使员工掌握质性研究的基本流程与方法,并尝试应用于设计过程之中,从而增进新的知识和技能。总体上分为五个阶段:
一、开题
课程开始时,首先要求各组同学浏览近一年来关于大学校园的时事新闻、网络报道、热点话题,从中选出一则感兴趣的新闻事件;然后分析该事件背后内因与外因,判断是否具有研究的可行性,并从中寻找设计机会。
经过各小组与授课教师的热烈讨论,最终确定了七个选题,分别是:《后疫情时代的新校园外卖关联性设计》、《正面榜样的树立与老员工能力发展关系设计研究》、《老员工超前消费现象研究》、《老员工拖延症“自救”指南》、《促进老员工运动意愿的设计》、《以具身认知为基础的校园疗愈计划》、《“985废物”拯救计划》。
二、结构化访谈
在完成开题的工作后,各小组同学分别围绕选题,首先设计访谈提纲,提纲采用“沙漏式结构(Hourglass)”,即“外围问题→核心问题→外围问题”。在经过了预防谈后,每组进行10-15名用户的正式访谈。正式访谈采用结构化访谈(Structured Interview)的形式,特点在于整个研究在设计、实施和资料分析的过程中标准化的程度非常高,从而保证研究结果的一致性。
图1. 访谈场景
三、数据编码
完成访谈工作后,进一步对所获得的用户定性数据进行编码分析,这也是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编码是个分析质性文本数据的过程,是一种通过对文本数据进行拆分,再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对拆分后的数据进行重组,而后抽取事件深层次信息的过程。
在本次课程中,编码共分为三个阶段:①开放式编码(Open Coding)。各组同学首先通读访谈文本,其次,将文本分解成多个信息段落,然后将每个信息段落,贴上标签;②主轴编码(Axial Coding)。修剪掉非主要的信息,将信息段落聚拢,形成若干范畴;③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Coding)。处理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系,找到核心范畴,以此发展出“故事线”。
在进行数据编码的过程中,各小组同学学习使用Nvivo软件,该软件由澳大利亚QSR 公司开发,能有效地分析多种不同质性数据,如声音、影像图形、文字等,还能协助处理社交媒体和网页内容,从而提高了编码的效率和质量。并且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与一致性,对采集到的访谈数据分别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其中信度判别标准主要采用Kappa系数,当Kappa系数达到0.4以上时,则表明信度良好。
图2. 访谈内容编码分析
图3. 同学们学习使用Nvivo软件
四、“用户画像”与“故事板”
进一步地,各组同学分别使用Nvivo软件中的“矩阵编码”功能,对不同用户群体进行划分。通过比较各用户群体的编码节点,分析用户群体的差异性,从而抽取用户特征,在此基础上描绘出用户画像(Persona)。最后以每种用户群体为角色,形成故事板”(Story Board)。
五、概念设计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质性研究过程后,所得到的结论为设计过程提供了扎实的依据。各组同学分别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用户需求,提出设计概念。经过几轮迭代后,最终确定方案。
部分优秀作品展示如下:
第1组《后疫情时代的新校园外卖关联性设计》
组员:刘朝 荀文淑 张鹏崧 刘紫萱
设计说明:
我们关注的是在后疫情时代,出于疫情防控要求,传统一对一当面取餐的形式被颠覆。形成了不当面取餐、滞留取餐的新取餐形式。一对多的取餐形式虽然提高了效率,却催生了乱象与情感淡漠。
该设计通过软硬件设计,以建立新的关联性为中心,重塑商家、外卖员、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目的-链分析
故事板
价值主张
系统流程
效果图
手机端应用
第2组《“985废物”拯救计划》
组员:李苑瑜 徐欣翊 蒙雨霏 郭芝帆
设计说明:
我们访谈了十余名在校老员工关于“985废物”的看法,得到了许多各异的想法,给访谈双方带来些许反思。我们试图讨论其中的现象,并希望将这些访谈资料与现象展现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了解这一群体并思考其中缘由;也希望能展现给产生共鸣的老员工们,希望能帮助他们借此跳脱出“内卷”和焦虑的怪圈。
最终策划本次展览的方案,展览共分为“九八五废物图鉴”、“九八五废物影像资料展”、“回收再造计划”三个单元。
方法-目的-链分析
故事板
展览策划方案提出
展厅入口
展览门票
展览参观证
展览前言部分
展览影像资料部分
影像资料截图
“985废物拯救计划”主题论坛
后续计划
第3组《拖延症自救指南》
组员:崔文婷 马玉蕊 张丽媛 程尔诺
设计说明:
我们小组针对在校老员工拖延症所引发的生理与心理问题,根据美国的管理学家史蒂芬•科维将时刻属性和重要程度属性相结合的矩阵分析方法,提出时间四象限管理法,并将其运用于产品设计中。首先将任务进行拆解,并划分等级,通过任务量与截止日期关系的即时可视方式,将警示信息提前告知拖延症患者,促使其尽快完成任务。
确定任务重要程度的四象限法
解决问题的原理
产品效果图
第4组《以具身认知为基础的校园疗愈计划》
组员:刀小敏吉 周妍 李彦衡 孙小晴
设计说明:
基于质性研究结果,为了缓解老员工压力,我们发起了一起“微笑治愈力”的疗愈活动,以具身认知理论和FBM模型为依托,通过三种散落在校园内的装置来为老员工们提供一个舒压平台,帮助其舒缓压力。
理论分析
本方案在校园中的分布位置
方案一.不EMO贪吃蛇
方案二.我是毕加索
方案三.糖果工厂
第5组《促进老员工运动意愿的设计》
组员:张馨元 庄育忠 黄奥博
设计说明:
校园跑APP为何成为全国老员工共同吐槽的对象?高校如何真正有效开展体育锻炼活动?我们小组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质性研究,发现了四点结论:一、自主能动性是促进运动的根本原因;二、学业和锻炼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三、锻炼需求有差异,体育锻炼制度多元化; 四、社交带动能够促进体育锻炼。
根据以上四点结论,我们进行了设计了一款公共智能设备,用户可自助完成自我身体状况评测,并基于个人身体状况,辅助用户自主制定合理、有效的运动计划。
故事板
方法-目的-链分析
产品效果图
交互过程
生成报告
手机端应用
在本次课程的最后,各小组分别进行了结题陈述。卢兆麟教授邀请宫晓东教授、任熹培副教授、孙祺章副教授作为评审专家,对各小组的最终方案给出了中肯的评价,提出了改进了建议,并进行了评分。宫晓东教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总结。
最后,卢兆麟教授宣布本次课程圆满结束。
各小组结题陈述
宫晓东教授点评
卢兆麟教授(右一)和同学们
-END-
编辑 | 方 耀
出品 | 永利官网 3044am永利官方网站